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2-03-11
为什么会写这个问题:我入行以来十余年,在业务开拓方面,始终如野猪关进猪圈里,左冲右突却不得法,出不去门。学了很多课程,买了很多书,喝了很多饭局酒,业务开拓却没有很好的方法和途径,被迫尝试着转化思路,捕捉一下市场的机会来缓解这个难题。
什么是风口论? 所谓风口论,也叫飞猪论,最早见于小米创始人雷军说过的一句话:创业,就是要做一头站在风口上的猪,风口站对了,猪也可以飞起来。这句话旋即成为创投圈流行语,也是“互联网思维”的最重要注脚之一。 风口论的最关键问题是当我们很羡慕成功者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他们只是一头猪而已,在空中飞的猪。如果你有这样的态度,有良好的积累,应该花足够的时间研究风向,研究风口,这样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雷军的意思是说,只要抓住了好的机遇,即便是猪也能成功;当然,如果从相反的角度来解释:如果风口来临的时候,你还飞不起来,那就是你连猪都不如么。 风口论成立的逻辑前提是什么?个人认为,作为商业服务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性。 就如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开会通过放开三胎的政策后,当日淘宝上,铺天盖地的三层床推送热卖,就是这个问题的最有效注脚。 什么是律师业务的风口? 根据本人十余年律师实践来看,律师行业的风口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政策的调整或者法律变动带来的持续性的案件或业务高潮。 它的出现一般会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1.特定的时间段。一般是经济周期波动后/产业调整后/法律或者政策修改后; 2.特定的地域。一般是指特定行业或产业聚集的区域,当然也存在全国性的; 3.特定的引发条件。一般是指政策变化或法律修改或者其他外部法律环境的剧烈变化。 以上三个条件,必然带来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连锁反应,带来持续性的案件或业务高潮。 这个风口和律师服务的专业化有冲突么? 个人认为,没有冲突,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风口是快餐,短期效应,专业化是长期积累,长期效应。 风口是摸索专业化方向,积累专业化惊艳的手段,是检验专业化程度的试金石,推动专业化发展的发动机。 然后以我个人律师职业生涯为例,具体说说我认为的那些我遇见或错过的法律业务风口: 首先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修改,为全国的青年律师带来了巨大的福音,全国范围内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达到了爆棚的状态。 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2012年危机的不利后果开始波及国内,全国性的区域性的企业间合同纠纷案件、借款及担保案件突增。 2014年-2016年,以河南洛阳、郑州、三门峡为地域主体的全国性投资担保公司崩盘风潮,由此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和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集资诈骗案件集中爆发,波及东北三省及西南的贵州,西北的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个别集中区域公安机关及地方政府甚至专门成立机构应对及处理此事。 2016年,部分地区公安机关掀起了专门治理吸毒人员的大收戒行动,在特定地域内对吸毒人员强戒数量达五位数以上,带动一波不服强戒的行政诉讼案件。 2018年,全国性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 2020年,豫西某县区因农商行系统出现挤兑风波为起点,政府及人民银行联合行动,对该类银行的历年贷款合同进行大清查,并对清查出的涉嫌犯罪问题进行移送,导致该地域内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案件集中爆发,被采取强制措施达数千人(未经官方权威证实)。 2021年春节至今,全国公安系统发起的针对电信诈骗犯罪的专项行动。根据公安部官方数据,截止7月全国共抓获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43万余人。 2021年民法典生效以后,因为冷静期的规定带来的离婚诉讼高潮。 以上是我从业以来,个人认为遇见的或者出现的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法律业务风口。 下一个风口会在何时出现? 个人观点,律师同行们可以注意三个政策动向。 1.2021年4月,最高检出台的《企业合规试点方案》。 2.2021年6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同志召开的“万人助万企”电视电话会议。 3.2021年7月28日,第一次扫黑除恶常态化及四大行业领域整治推进会,陈一新秘书长明确提出下一步整顿重点领域: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建设工程。 以上三个政策动向是否会带来新一波的律师业务风口,我和所有律师一样,拭目以待。 当然,作为一个职业十余年的律师,也谨慎地提醒所有的同行们一句:执业有风险,办案需谨慎。 不是所有的纠纷和矛盾都可以通过律师来解决,律师只是以自己的专业技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人之一,不是神仙,不是救世主。 作为律师在执业期间一定要谨言慎行,注意自身风险,规避不必要的麻烦,这里引申一个问题,区分风口与雷区。 很多时候,雷区和风口一样,会出现以上我说的三类特征,但是,那不是风口,不要触碰。具体的问题,我不再展开论述。那么下一个问题: 如何发现律师行业的风口? 根据个人十余年执业经历,我试着从宏观到微观这样一个顺序展开说明。 首先第一个功课,就是关注时事政治。虽然作为律师的时间是很珍贵,且很难得,但是如果不是特别忙的话,坚持看一下新闻联播还是有必要的。 第二个功课,实际上是我个人执业以来的职业习惯,关注两高两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的相关官方媒体自媒体,关注这些机构的新闻发布和官方新闻,特别关注法检两院每年度的工作报告,从中读取政策信息。 做了以上的以及其他的功课后,下一个问题就来了: 律师如何迎接、应对和利用行业风口? 我谨慎地认为:首先是知识的储备问题。知识的储备包括三方面的,一是与风口有关的外围知识;二是与风口有关的法律知识;三是与风口有关的法律实践知识,主要的案例和判决。 然后接下来的工作当然就是造势了。所谓造势,就是不违反法律的律师宣传与推广。主要围绕风口,以律师个人办理过的案件,掌握的知识,发表的观点等为切入点,深入的,精准的发布相关信息。 最后一步工作就是引流了,这个问题不再展开赘述,因为各村都有个村的高招。 写到这里,可以刹车了,以上内容是我2007年入行以来的经历回顾,是我所看,所听,所想,所做的 一个小总结,它包含了三分之一的经验和三分之二的教训。个人认为,它不是真理,不保证都正确,也不保证都适用。但是抛砖引玉,是可以的。 希望通过我的这篇文章,引发更多的青年同行们对自己律师生涯的思考,对律师发展路径的讨论,对律师行业发展的关注。